首页
全国重点综合信息门户网
首页 党政要闻社会财经文旅综艺法制军事科普图片人物名企民生3.15公益

文旅

白冉冉:当代社会,爱情会消失吗?

来源:北京晚报 时间:07-06
摘要:作者:白冉冉 韩炳哲,西班牙《国家报》形容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。 关于韩炳哲的生平,我们所知不多,仅知道他在1959年出生于韩国,在26岁时前往德国学习。1994年,韩炳哲用《海德格尔的情感概念》这篇标题略显陈旧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。在此之前,他

作者:白冉冉

  韩炳哲,西班牙《国家报》形容其为“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”。

  关于韩炳哲的生平,我们所知不多,仅知道他在1959年出生于韩国,在26岁时前往德国学习。1994年,韩炳哲用《海德格尔的情感概念》这篇标题略显陈旧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。在此之前,他在韩国学习冶金,专攻材料柔韧性。

 

  韩炳哲

  韩炳哲当然偏爱海德格尔,在其早期作品中,他关注情感、时间与死亡。但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是出版于2010年的《倦怠社会》,这本不长的哲学著作最少有18个不同语言的译本。随后,韩炳哲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出版著作,成为德国乃至欧洲大陆最受关注的学者之一,《洛杉矶书评》称他为“当代哲学家的最佳候选人”。但在中信出版社于前年推出9册的《韩炳哲作品集》前,韩炳哲在中文世界查无此人。

  这或许和问题意识有关,虽然来自东方,写过诸如《禅宗哲学》、《缺席:论远东的文化和哲学》之类的作品,韩炳哲并未将自己视作欧洲语境中远东思想的代表,他的关注点始终是后工业社会向数字社会过渡的多种问题。

  韩炳哲相信,数字化信息和网络社交平台占领了我们的生活,导致了公共空间的坍塌,摧毁了人们对于他者的想象;他批判新自由主义绩效原则之下人们的自我剥削;他抗拒对“透明”的热情以谋求道德的保留。其中最为惊人的断言之一乃是“爱欲死了!”至少,爱欲饱受威胁。

  什么是爱欲?为什么爱欲会深陷危机乃至遭遇死亡?

  ■爱消亡了吗?

  《爱欲之死》(Agonie des Eros)延续了韩炳哲作品一贯的短小精悍,全书只有2.7万字。

  当代人哀叹爱情终结,认为爱情因为无休止的选择自由和过度理性化已经死亡。但韩炳哲相信,导致爱情死亡的并非是恋人选择的增多,而是他者本身的消亡。

  现代哲学家们重建了人性,但剥夺了古希腊式的爱欲,卢梭在《爱弥尔》中为人们重新找回了爱欲,但爱欲在当代再次变得岌岌可危了。韩炳哲并未费心陈述爱欲在当代的危险处境,对爱情的怀疑与拷问随处可见。

  韩炳哲断言,爱欲的对象实际上是他者,是个体在“自我”的王国里无法征服的疆土。爱欲会激发一种自愿的忘我和自我牺牲。一种衰弱的感觉向坠入爱河的人的心头袭来,但同时一种变强的感觉接踵而至。这种双重的感觉不是“自我”营造的,而是他者的馈赠。然而,我们所生活的消费社会力求消弭一切异质化,使得一切可比较、归类、标准化,而后我们被迫进入了“同质化地狱”。在这个“同质化地狱”中,他者消失了,整个世界都成为“自我”的倒影。他者不复存在,爱欲自然不能幸免。

  ■对于爱,他者为何重要?

  爱情在概念上似乎并不一定与“他者”相关联,柏拉图的“圆球人”一生在寻找另一个自我,而纳西索斯则溺于自恋。然而,生活在现实世界中,他者毕竟还是重要的。爱产生了最小的社会单位,产生了渴望,维护了人们对于未来的忠诚。

  他者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否定性和不可支配的“绝对他性”上,韩炳哲同意列维纳斯对“他者”重要性的强调。韩炳哲认为,关于爱情体验的一个建构性条件就是一个人在“他者”面前承认自己的“无能为力”。在爱情中,我们很难声称自己占有、把握和认清了另一个人,我们“无能为力”。

  但这种“无能为力”和效率社会中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人对于“能够”的要求相互冲突。于是,今天的爱情被迫屈服于强制的绩效与产出,爱情被简化为性;他者被简化为可被消费的商品,只能供人消费而不能为人所爱。同样,爱情被积极化了,爱应当温情脉脉、爱应当带来愉悦感受。爱情成为一种消费模式。

  但是,在古代,爱情是“所有瘟疫中最严重的一种”,它能直接导致“变形”,让一个人抛弃他的本性,教他“容纳陌生的东西”。“爱情的本质”在于牺牲自我意识,将自我置于他者之中而导致忘我。

  ■重塑爱欲

  爱情若是消亡了,怎么办?在序言中,巴迪欧呼吁道,眼下最重要的是,要么捍卫爱,要么如兰波所言——“重塑爱欲”。

  如何重塑爱欲,韩炳哲从未给出一个确切答案,从其对新自由主义、消费社会和数字媒体的批评中,也可以想见,他不会给出海德格尔式的“泰然任之”之类的解决方案。

 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,韩炳哲引用了海德格尔给妻子的一封信,在信中,海德格尔将爱神称作为照亮思考中“未经开发领域”的神。爱欲引领和诱导思想穿越无人之境,穿越独一无二的他者。

  爱欲还是柏拉图所谓“智慧的朋友”。真正的思考会随着爱欲一起升华。没有爱欲,思考就丧失了活力,失去了不安,变得重复和被动。

  想要重塑爱欲,或许需要找回思考与理性。

  在当今,随着信息和数据的爆炸,思考略显多余。2008年,《连线》(Wired)杂志的主编克里斯·安德森发表了一篇题为《理论的终结》(The Endof Theory)的文章,他宣称,如今我们拥有了无法想象的巨量数据,使得不同的理论模型都变得多余,人们通过分析数据,找到相关性,这完全代替了传统的因果性。韩炳哲并不赞同这一观点,真正重要的基础是思考,是看待世界的不同眼光,是最原始的“是与非”判定。

  即便韩炳哲从未说出口,但拯救和重塑爱欲的唯一方式或许就是思考,思考让我们完整——成为“他者”的“他者”。

  ■问题与答案

  韩炳哲擅长提出问题,他讨论爱情、死亡、自由,讨论透明社会、倦怠社会,讨论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。在韩炳哲的每一本著作中,这些主题都在不断重现,但他尚未尝试去建立一个协调一致的哲学系统。不过,韩炳哲也从此获益匪浅,较短的篇幅是在传播领域获得胜利的关键。

  韩炳哲的写作风格对他的流行大有裨益。作为非德语母语写作者,他的作品平直易懂,没有充斥着德国哲学作品中常见的复杂从句和概念。他的作品中充满海德格尔的经典术语,即便对海德格尔一无所知,读者也能流畅阅读韩炳哲的作品。

  谶言式的金句为韩炳哲所偏爱,他的作品缺乏论证,援引黑格尔和海德格尔并不能证明观点正确与否,他始终没有在一个逻辑严密的论证中解释自己的观点。

 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吊诡,韩炳哲推崇严肃思考,却只给出片段式的作品;他反对信息对思考之干扰,却因为自产格言而被广泛引用;他知晓理论之壁垒,却因可读性而备受赞誉。这对作者本人和哲学家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,但是对于普通读者,或许是一窥哲学家灵魂内核的绝佳机会。(白冉冉)

首页 | 党政 | 要闻 | 社会 | 财经 | 文旅 | 综艺 | 法制 | 军事 | 科普

全国重点综合信息门户网编审委员会 版权所有   技术支持:唐山微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 广告运营:锐金河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本网法律服务咨询13831576769

主办:第一播报编审委员会   冀ICP备18013617号-1号 冀公网安备1302030200088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冀)字第00451号

首页   |   帮助

第一播报编审委员会 版权所有

冀ICP备18013617号-1号
冀公网安备13020302000888号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冀)字第00451号
本网法律服务咨询13831576769